中小學生身著統一略顯臃腫的運動裝校服,在最美麗的花季,性別和年齡的差異性被淹沒在整齊劃一的共性之中,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中學生為主體的某貼吧里無意間看到一個學生對我們國際學校的評價:不知道這個學校怎么樣,經常路過,都是俊男靚女,校服特別漂亮...
只有中學生才會關注俊男靚女多不多,服裝漂亮不漂亮嗎? 成人社會就可以實現不以衣貌取人嗎?心理學家Kallias說:“在這個沉迷自拍的‘數字化自戀’時代,外貌吸走了太多關注”。美女銷售、帥哥教練、女神老師、男神顧問...“顏值”現在似乎成了職場第一生產力。
面對當下這個只看臉的社會“森森的惡意”,大多數人只能停留于口頭抱怨。外貌是基因決定的嗎?不絕對。除了五官搭配,體型、氣質、打扮和神韻是可以后天管理的。
----------------------------------------------------------------
推薦在美學子鞠邵雯同學的文章《在美國,外貌管理是門“必修課”》。
在美國,外貌管理也是一門“必修課”。剛赴美的兩個月,研究同學的穿著打扮成了我適應學校環境的一部分。我慢慢發現,在美國高中這個紛繁復雜的社交系統中,外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別對于女生而言)。
不管哪所學校,社交圈金字塔的頂端永遠是一群帥哥靚女。他們很有號召力,認識全校大部分師生;他們不僅好看,大多數人是學生干部、體育或藝術方面的佼佼者;他們不一定成績優異,但交際能力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其它資源。在大學,這類群體更加正式化,演變成了大家熟知的兄弟會、姐妹會。
學校也鼓勵學生獨立培養管理外貌的能力。每隔一段時間,學校都會要求學生正裝出席全校性的晚宴:學生們分坐成一桌桌,一邊交流一邊優雅地晚餐。
在我的高中,這類社交活動叫Vespers。Vespers的著裝要求很嚴格,男生西裝革履,女生則要穿正規的禮服,衣裝不整潔、正式則會被教導主任“趕”出晚宴。
每次Vespers,我的美國朋友都會花整個下午挑衣服、化妝、做頭發,房間床上、地上丟滿了衣服,洗手間桌上擺滿了燙發板和卷發棒。初來乍到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他們對美麗的重視,心想著:“好不好看又不會上成績單,花這么多心思干什么?”
每次Vespers,我假裝身邊那群忙里忙外的女生不存在,一個人在寢室里寫作業,直到開始前一小時才起身準備。我不記得自己第一次Vespers穿了什么,但當時一位韓國女生的經歷深深印在了我腦海里。
高一時,學校韓國人很多,中國人寥寥無幾。當我們懷著興奮緊張的心情踏入餐廳時,我身后的韓國朋友被教導主任叫到了一旁,因為服裝不達標而被嚴厲地批評了,仿佛曾經在國內的我被教導主任指著劉海大聲呵斥一樣。不過,這次教導主任說的是:“你為什么不好好打扮自己?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我一直記得這句話。其實,外貌管理是塑造自己公眾形象(publicimage)的一部分,美國學校提倡外貌管理并不是要鼓勵孩子互相攀比、以貌取人,也不是像國內一樣,為了維持良好的學風告訴孩子外表是虛的、不重要的。我們而是應該正視它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
“看臉的世界”的道理就在于此,人類進化生物學中的socialperception(社會知覺)這個概念正解釋了其中的邏輯,即人類會下意識地認為長得漂亮的人在其它方面(諸如學習、工作、社交)也會優秀。
就此,我的一位就讀于斯坦福的男性朋友說過一段讓我十分共鳴的話:“既然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而且全世界都通用,那么我們有什么必要去強調外貌不重要、人不可貌相,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妥當的。相比如此,我們不應該告訴大家你應該好好打扮你自己嗎?
女生學會化妝,男生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凈凈、多鍛煉身體。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改造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有改造自己的覺悟。99%的人是不丑的,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外貌,敢于追求美。很多時候,只要陽光、干凈,其實就足夠了。”
相對于國內的孩子,留美的孩子更早地認識到了外貌管理的重要性。國內的經典女學霸形象無非是架著眼鏡、扎著馬尾辮、每天素面朝天,而國外學業有成的女生卻都長發飄飄、打扮潮流、妝容精致,參加一次美國的女性領袖峰會之類的活動后便會發現,國外的女學霸都是女神!
為什么這些學霸都才貌雙全呢?其實,對她們而言,外貌管理本身和刷題的性質是一樣的,是一種通過自身努力—包括保養、化妝和衣著打扮—就能夠提高的能力。就連我的一位普林斯頓學神朋友每次參加完女性學術社交活動后都會對外貌管理進行反思,她說這是活動中她“最大的收獲”。
我有時候常想,若外貌管理的概念能更早地進入中國家庭的教育中,結果會如何呢?
在西方家庭,這一類觀念很早就通過家人的言傳身教進入孩子(特別是女孩)的腦中。不是教育子女追求品牌,而是培養品味,而品味多多少少體現了一個人的情商。實際上,外貌和考試一樣,一旦有了自由管理的空間,每個人對其不同程度的付出就會形成差異和競爭,而競爭就會帶來壓力。
我很感謝留學給了我盡早正視外貌的機會,畢竟求學于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擺脫知識的過濾、讓自己在各方面變得更具競爭力。
所以,在高中四年里,我在做學霸的同時,每個早晨都會仔細穿著打扮,幾乎每天都有人夸獎我的衣服。四年時間里,我也和專業設計師一起,為學校舞臺劇做服裝設計和妝容發型設計,在高四的時候設計了自己的時裝作品。無形中,對外貌管理的意識給我帶來了人際資源,增添了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它讓我發現了隱藏已久的另一面—那個自信、美麗、熱愛時尚的自己。
上一篇:致青春,中國校服百年變遷
下一篇: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它才能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