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萬眾矚目的大閱兵,隨著振奮人心的旋律響起,一群身著校服,行少先隊禮的學生,代表青少年參加了這一盛大典禮,他們來自華師一附朝陽學校,優卡合作校。與印象中“松垮”、“肥大”、“質地粗劣”的“面口袋”校服不同的是,孩子們身著獨具特色的海軍領襯衫,制式校服,配上漂亮的領花,不僅展現出華師一附的校園精神,更彰顯出青春時尚、富有朝氣的新時代學生形象,成為廣場上亮麗的風景線。
一、校服承載著人文和歷史。
校服,作為學校的文化載體,學生的身份表達,具有明顯的地區文化屬性。比如韓國校服,是市場化的時尚品牌;日本校服,注重實用的人性化設定,越南校服,凸顯民族文化;英國校服,呈現特有的優雅氣質,澳大利亞校服,是國家高質量教育的一部分······
韓國校服 引領時尚
日本校服 注重人性化設定
越南校服 彰顯民族文化
英國校服 凸顯優雅氣質
澳大利亞校服 高質量教育的一部分
縱觀中國校服歷史,不同歷史時期都有著特定的校服樣式。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中國的校服有過“中西融合”服式的優美、有過“干部服”、“列寧裝”的時代特色······80年代以來,中國校服開始流行以“松垮”、“肥大”的運動服為主,并被大多數學校延用至今。
列寧裝 濃厚的時代感
90年代至今校服款式
二、校服已成為中國中小學和社會的痛點。
隨著教育和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校服的審美和功能性需求不斷提高。但近段時間,網上流傳很多中國校服“丑”、“不安全”、“功能性欠缺”的報道,使得全社會對運動款“面口袋”校服產生了極大的抵觸。
不可否認,校服仍是中小學教育中的一個痛點,甚至央視《新聞1+1》在2014年曾發出“校服如何‘致青春’”的專題報道。
中國校服面臨審美、功能、安全危機
中國校服之“丑”,主要在于:一、對孩子的不尊重。功能性極大缺失,缺乏對孩子心理、生理的基本關注,校服質量和實用性無法保證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難以建立孩子的榮譽感和歸屬感,以自信的心態參與國際化競爭。二、“面口袋”校服不足以體現中國的穿衣禮儀,更不能展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校園形象。
缺乏自律 使得校服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款式單調 缺乏文化元素 不能展現學校的文化形象
讓我們再來看看中外校服對比:
通過對比,更能顯示出中國“面口袋”校服“沒個性”、“沒形象”、“土”的缺點。尊重、禮儀、審美……這些日常潛移默化的教育,讓中國的學校,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在了校服上!
三、一次變革,引領校服市場慢慢發生轉變。
北京四中,是一所擁有百余年歷史的傳奇名校。校長劉長銘一次在某個活動上聊起四中的校服問題,感觸“四中的學生很優秀,但和國外學校的交流活動中,第一眼就覺得我們的學生輸了。粗劣的校服,讓我們和國外學生的精神面貌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不僅是四中校長的煩惱,也是眾多名校校長共同的困惑。
“打造中國名校形象,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優卡與眾多教育機構共同的期待。作為一種教育文化體現,優卡決定以校服為切入點,用專屬的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嚴格的質量把控,為中國的學校打造專屬校園文化,為中國的學生提供真正能表達自我的優質校服。
2010年,承載四中厚重的教育理念的四中專屬校服問世,一度改寫了中國校服現狀。當北京四中新款校服正式穿在學生身上,在學校間、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無數媒體紛紛報道,“最牛校服”、“最美校服”、“最時髦校服”、“最齊全校服”的驚呼不絕于耳。直至今天,北京四中校服仍是中國校服的典范。
四、展望未來,中國校服將告別“丑”的時代。
校服作為校園形象的名片,越來越被各大名校所重視。在更多的教育者眼中,校服已經成為校園里的一種獨特文化,它代表著校園獨特的品牌,并成為了宣揚校園精神與品質的有力傳播途徑。在潛移默化間,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審美能力、個人品德、著裝禮儀。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北師大二附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北京四中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北京啟喑實驗學校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北京101中學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溫州百里路小學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清華附中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四川綿陽南山學校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宏廟小學
我們用校服展示名校風采——衡水中學
依托優質的產品和創新的模式,優卡科技服務全國上百所頂尖名校。將校服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將校服定義為“學校文化的載體,學生的身份表達”,積極推進校服及校園文化建設,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隨著學校和社會的重視、行業的發展、企業的努力,我們相信,中國的校服,終將告別“丑”的時代!